
老年服务案例丨一个居家养老护理员增能计划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广东省东莞市于2006年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自2013年起,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始承接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项目,目前共运营7个镇街的居家养老项目,月均服务近2400人。该机构的居家养老护理员大多为本地农村妇女,平均年龄约50岁。长期以来,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匮乏、服务单一,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护工参加技能考试
一边是养老护理员人才短缺,一边是农村妇女就业困难。如何挖掘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养老护理员的潜能?2020年,该机构启动居家养老护理员增能计划,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技能,促进其社区参与。
01.
个体层面:技术增能和心理赋能
技术增能,提高生活控制能力。护理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居家养老护理员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沟通技能。老年人由于身体、角色、人际关系等转变,容易产生焦虑、敏感、孤独等心理。项目运营初期,因居家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或家属沟通不畅,造成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社工利用小组工作和活动的方法,针对居家养老护理员开展老年人常见心理和沟通技巧相关培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居家养老护理员更好地理解老人的想法,掌握沟通技巧,减少与老人的冲突。同时,社工和康复师有目的地开展康复护理培训活动,教授居家养老护理员老年人常见病的护理,提升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基本康复护理技能。
▲社工组织护工开展团建活动
心理赋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居家养老护理员由于缺乏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导致他们普遍自我评价较低,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自信,具体表现为有意无意地贬低自己:“我们读书少,很笨的”“我们不行的”。社工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激发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潜能,鼓励他们参加文艺演出、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自主筹备和开展日常老年人康乐活动等,并在此过程中适时肯定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起到心理增能的作用。
02.
人际关系层面:积攒社会资本和资源
机构内部人际关系增能。社工深知团队互助的重要性,注重把团队建设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例会上,社工会有意识地预留时间供参会的护理员自由交流,鼓励大家互相分享。如果把居家养老护理员自有人际网络视为一个小的支持网络,那么,所有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小网络连接起来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大大拓展居家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资本。同时,社工不仅关注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针对有需要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通过个人督导的方式,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链接。
机构外部人际关系增能。居家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需频繁穿街过巷,这间接促进了其与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等个体或组织的互动交流,拓展了人际关系网络。社工通过搭建平台,增强居家养老护理员与外界的互动。比如,鼓励他们承担与村委会对接的工作,提升对外联络能力,进一步扩大人际网络。在此过程中,社工注重教授他们沟通技巧与合作思维,助力其掌握合作方法,实现从“他助”到“自助”的转变。
03.
社会参与层面:权益保障和社会倡导
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内部权益。机构承接运营的所有居家养老项目中,均与居家养老护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购买工伤险、提供高温津贴等。除了提供节日福利,机构还在内部设立“员工关爱资金”,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在组织管理层面,设置护理员组长的职位;在服务技能层面,设置康复协管员的职位,在一定程度上为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晋升机会。针对获得晋升者,机构还安排其参加外出参观和交流,拓宽专业视野,强化专业身份。
开展社会倡导,减少外部歧视。社工定期组织居家养老护理员策划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困弱群体送去爱心关怀,提升居家养老护理员群体的社会形象,同时促进其社会参与。为了提升社会大众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减少职业歧视,社工还通过机构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的形式推送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抗疫故事,让社会大众从简单的日常服务中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其中,一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因服务事迹突出,被推荐参加先进个人的评选,最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的称号。
作者:徐梦茵 陈静雯 兰永红
单位: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来源:节选自《中国社会工作》2025年1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