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科学设计认知症长者的空间?
1 认知症组团空间规划
平面布局应尽可能采用小规模、组团化的居住单元。平面布局应尽可能采用小规模、组团化的居住单元。居室围绕公共活动空间布置 。动线设计应避免过多转折和岔路。居室不宜采用宾馆式的走廊型布局,不利于失智老人辨认出自己的房间。更需要避免带有拐角的L 型、多岔口的E 型、H 型布局。
每个“组团”内设置6-18床为宜,不超过20床。以单人间为主。
组团内配置卫生间、盥洗、助浴、服务台(备餐、记录)等基本空间,供组团内老人相对独立的生活。
两种常见的护理组团组织模式(附图) 。当组团规模较大时选择第一种组织模式,以保证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的质量,避免因为失智老人在组团间活动带来的管理困难。当每个组团数量和每个组团人数均较少时,采取第二种模式可以丰富公共空间类型,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促进老人之间交往的发生。
将常见的失智老人护理单元分为四种平面模式(图):点式平面、一字形平面、L形平面、回字形平面。
点式平面主要用于人数较少的单元中,居室和服务空间围绕中部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布置,空间效率较高,也便于老人随时参与活动。
一字形平面在普通养老设施中较常见,布局较为规整灵活,但需避免走廊过长使失智老人产生迷惑感。
L形平面的中部转折区域通常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便于居住在两侧的老人到达,也便于护理人员看到两侧走廊的情况。
回形平面通常为主走廊围绕中部活动空间或庭院布置,能为失智老人提供循环散步动线,也适用于规模稍大的单元。
2 认知症生理特征
早期(1-3年或者更长):敏感多疑、固执、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情绪不稳,行为幼稚。渐渐生活懒散、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者饮食无度,睡眠倒错。
中期(2-10年):逐步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严重时忘记身边的人包括子女,甚至忘记自己。出现幻觉和一些荒谬的妄想,少数患者出现兴奋。
后期(8-12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制,多死于感染(褥疮、肺炎)和衰竭。
总结: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长期而逐渐的退化,行动能力降低,但是个人意思却不受影响。
认知症情绪特征:
3 认知症身体状态
1、认知症患者有视觉障碍,他们看到的东西是平面的,没有进深,所以地面如果出现黑白方格,失智老人会把黑格当成地面上的洞,蓝色的地面会被看成水面,如果色彩的对比太弱,老人也会分辨困难。
2、认知症患者触觉能力也很不好。设计时,应避免灰色和米色的搭配,家具和地面应该有色差,卫生间的墙面和地面不能是同一个颜色,餐具和餐桌应该有色差。
3、认知症患者生理节律紊乱,会造成各种行为问题,如果房间里光线昏暗,白天昏昏欲睡,晚上 该睡觉的时候却难以入睡,这样就会增加护理工作的负担。
认知症老人的环境需要光,白天要让老人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
4、认知症老人没有方向感,容易走失,他们不喜欢有压迫感的环境,所以在这个环境里,不要匆匆忙忙、大呼小叫。
5、怀旧的物品可以激活他们的记忆,带来安全感。
6、认知症患者所处的环境中,不能有太多的刺激源,比如说老人吃饭的时候,旁边在放电视,那他们可能就没办法专心吃饭了。
7、失智老人根据表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一动不动的禅修型,另一种是喜欢不停走动的浪人型,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型。把不同类型的认知症老人混在一起,禅修型的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而浪人型则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
4 认知症护理手法
一、用进废退,去医疗化;
二、生活环境重建;
三、泛家庭化
- 提供正常必要的生活环境:餐厅、理发室、街道、商店等等;
- 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 户外活动及种植;
- 鼓励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老人融入生活;
- 用嗅觉和图片激发记忆;
- 提供一个良性的室内环境下及光环境;
- 运用带了疗愈功能的色彩;
失智症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框架
5 认知症软饰搭配设计要点
在小物件、艺术品的选择上,要考虑老年人的情感寄托。可以利用专门或局部空间打造怀旧场景,布置属于老人生活习惯的具有年代感的东西,唤起老人的记忆,营造熟悉亲切的居住环境。如走廊的照片墙,怀旧角,老的家具及物件。通过色彩、装饰等方式加强空间识别性。如在门口设置个性化装饰,会帮助老人更容易识别自己的卧室;设置空间主题色,墙面、布艺、窗帘、饰品等采用不同色彩标识不同区段走廊,会帮助老人更容易辨别空间;家具和地面应该有色差,卫生间的墙面和地面不能是同一个颜色,餐具和餐桌应该有色差。
色彩选择以温暖明亮为主,更容易被老人识别。
亮红色、橙色、黄色最容易被识别,有效使用会加强视觉效果,改善情绪,促进活动。
暖色系还有很多可以选用,如柔和的杏色、桃色及黄橙色,偏黄色系的粉色,再如橙色、珊瑚色、桃红色。柔和的杏色和桃红色、青绿色和蓝绿色组合非常映衬皮肤色彩的颜色,失智老人看到周围人皮肤气色好,自己也会感觉舒适。同时也应避免对比过弱或过强的颜色组合,如避免灰色和米色的搭配。
即使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提供舒适平静的环境,但不容易被老人看到。设计中如何应用应酌情而定。
红色适合用作访问空间;橙色能激发能量,适宜用作餐厅,几乎对所有人的皮肤,都有良好的映衬作用;黄色会引起兴奋,但过多使用会引起不安;黄色会反射更多的光,适合用在光照缺乏的地方。
蓝色让人镇定,适合用作卧室颜色;灰蓝色对于老年人视觉的刺激性是最小的,不容易看见。蓝色和暖色比如黄色、桃红色、红色一起处理,可以让空间更有活力。
绿色,是植物和大自然的颜色,象征着生长和生命。避免使用黄绿色和紫色。黄绿色反射人皮肤的颜色,会让人看起来像是病了。黄绿色是紫色的补色,如果人盯着紫色看,然后再看镜子,会觉得镜子里的人看起来很苍白。
6 标识导视设计要点
视觉标识要醒目,减少使用文字,更多的使用颜色、照片、画、挂毯、钟摆等多样化、更加明显的标志物引导矢智老人。
不得出现敏感或歧视性用语,如“老年痴呆”、“老年精神病”、“失智”等。
工作室、药房等不需要老人看到的,要区别设计,使用老人不易看到的字体,尽量隐蔽。
标志的字体要选用大号加粗字体。字体的颜色和背景色要有强烈的对比。浅色背景深色文字更加易读。字体的宽高比最好在1:1到3:5之间,字体不小于3英尺(91.44cm),并根据被看到的视觉距离决定大小。
标识不宜覆盖玻璃,会产生反光。
7 灯光设计要点
研究指出,在室内照度300LX左右对失智老人为最佳。光线不足有导致失智老人情绪失控的可能,因此各个空间内的照度要保证。
首先,居室最好都是向阳的房间,白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满足照度的需求,同时增加室内的空间感,老人心情也会较舒适。
其次,不同空间内的照度可根据空间性质稍作区分,公共活动空间选择比较高的照度,居室内选择温和的亮度,有助于强化老人昼夜观念和对不同空间功能的认识。如果公共空间自然采光不够好,可以通过增加人工光源加强。如在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失智老人照料中心设计中,老年人走廊和公共空间的灯光进行了适度的照度提高,以增加失智老人参加公共活动的欲望。
第三,老人一般不喜欢强光直射,所以避免使用筒灯、射灯等直接刺激视网膜的灯,一般选择漫反射的光源或者看不到灯泡的台灯等。
最后,开关控制紧邻床头,方便老人操作。另外可以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的走廊间安装地脚灯,方便晚上照明。卫生间的照明开关也最好安装在门外,方便使用。
来源:养老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