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论坛 | 聚焦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专家学者共话养老金体系升级之道
导读
3月25日至28日,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召开。在3月25日举行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中,多名专家学者接受采访,发表重要观点,以下为学者发言汇编。
郑秉文:改革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根本措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接受了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
他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极为迅速。快速老龄化对各方面冲击巨大,尤其是养老体系。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他提出,推动养老金体系从现收现付融资方式向预筹式投资方式转变,从负载型制度向资产型制度转型。围绕这一思路,提出三点具体举措:
针对第一支柱,虽以现收现付为主,但应从追求即期收支平衡转向追求长期余额积累,向部分积累制度转变,扩大余额以提升投资回报率。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期限相对较短,应着力提升其储备能力。
做大做强第二、第三支柱。当前第三支柱虽发展迅速,但存在缴存人数少、比例低等问题。可考虑将第二、三支柱联合改革,例如建立联合加入机制,允许企业将未用于企业年金的税优额度支持职工建立第三支柱账户,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推动二、三支柱协同发展,对冲第一支柱替代率未来可能下降的压力。
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委员会,发挥中国主权养老基金的优势。中国虽已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但人均资产与挪威等国相比差距巨大,应重视并强化其发展,这是构建预筹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小川:年轻人需要对未来的养老做出预期和计划
在博鳌论坛上,周小川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表观点,强调应从劳动者角度出发,考虑养老金制度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他指出,当前养老金制度导致年轻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影响工作积极性。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缴纳养老金,而退休后还需额外筹集基金,这导致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此外,随着灵活就业人员增加,养老金制度面临更大压力。
他建议,在扩大个人养老第三支柱的同时,应确保居民能够对未来的养老金有明确的预期。这意味着政府和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金补充方案,如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等,以便他们在退休后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郭树清:养老保险体系应注重多支柱协同,避免过于依赖单一渠道
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覆盖了近11亿人,保障较为有力,富有中国特色,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并且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
他表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可包括五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商业性养老金融产品,第四支柱可为将医养结合纳入养老保险的那部分,他认为,中国社会的个人和家庭财富也是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来源,可被视为“第五支柱”。
“养老保险体系应注重多支柱协同,避免过于依赖单一渠道。”郭树清指出,当前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占领取养老金的90%。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第一支柱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能逐步下降至30%—40%,明显低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最低替代率55%。未来需要更多发挥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补充作用。
就第三支柱的发展而言,郭树清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等金融产品已从部分地方试点向全国推开,但存在开户数量多、实缴户数少和缴存金额偏低等问题。而进一步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激励作用,是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关键,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张晓慧: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美国72年,日本25年,中国仅21年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介绍,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达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达29%则为超级老龄化社会。从现有数据看,老龄化问题在全世界较为严重。
她指出,尽管欧美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早于亚洲国家,但亚洲地区老龄化发展进程较快。如,美国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用了72年,瑞典用了85年,英国用了46年,德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25年,而中国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仅用了21年。
“面对这一态势,保持养老金可持续性、支持培育养老产业发展成为亚洲多国政策重点。”张晓慧表示,应对措施包括延迟退休时间、提高养老金等,推动私人养老金发展等。他强调,这些改革对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有较大改善,但尚未解决根本性问题。老龄化形势严峻,亚洲各国仍需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应对之策。
中尾武彦:亚洲各国需寻求多元化应对方案,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前日本财务省副大臣国际经济与战略中心理事长中尾武彦在发言中表示,亚洲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各国需寻求多元化的应对方案进行积极调整。
他表示,亚洲在过去几十年间凭借庞大的人口和年轻的劳动力群体享受到了人口红利,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亚洲国家正面临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劳动力供应减少,老年抚养比上升,另一方面,医疗和护理成本也在急剧增长。尤其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慢性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导致医疗开支和养老金负担不断加重。
他介绍,日本是亚洲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目前实行“三支柱”养老结构:第一支柱是全民覆盖的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或企业自主缴纳的养老金。然而,现收现付与积累制双规并行的日本养老金模式受资金池有限、人口下降和投资回报低等因素影响,其可持续性正在承压。
中尾武彦建议,面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亚洲各国需寻求多元化的应对方案进行积极调整,如发展护理机器人、推动产业机构调整等,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冲击。
- 文章内容来源于人民网、财经网、博鳌论坛公众号等多家媒体整理形成。